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儿童之家”给灾区儿童搭建快乐成长乐园

(2016年3月22日 - 云南.巧家)3月22日,云南巧家县“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的总结分享会顺利召开。昭通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参会的成员发布了《2016-2020建设“儿童之家”的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了昭通各县区“儿童之家”的建设从2016年起,按当地村、社区总数20%的比例逐年增加,到2020年90%以上的社区都建立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体化服务的儿童之家。
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救助儿童会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合作,先后在鲁甸县和巧家县支持建立了4个儿童之家,使灾区儿童有了安全的、友好的场所玩耍和游戏,缓解了灾害对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和影响。

在灾区完成了早期恢复重建任务之后,救助儿童会把工作重心转向儿童之家的能力建设。我们帮助培养本土社会组织服务人才和专业人员,规范儿童之家管理和服务提供。
我们为来了自巧家县16个乡镇幼儿园、学前班、小学的80名教师和205名志愿者提供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儿童保护理念和实践、早期儿童教育与发展、社会心理支持、艺术教育与治疗、儿童主导的社区减防灾理念和实践。我们还为600多名家长提供了如何经营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家庭亲子教育及儿童保护意识的培训。

同时,我们与当地教育和妇联等部门合作,为300多名基层政府官员提供了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健康、减灾防灾等多方面的能力建设培训。从2014年8月到2016年3月,救助儿童会一共支持鲁甸县和巧家县发展了17个儿童之家。一年的救灾项目即将完美落幕,作为项目的重大成果之一“儿童之家”建设探索了一条多部门合作促进灾后儿童保护和成长的道路。

3月22日, 昭通市组织的鲁甸、巧家和永善3个县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代表,救助儿童会以及合作伙伴的成员,当地儿童之家志愿者和老师代表,一共约120人参与了巧家县“儿童之家”项目建设的总结分享会。
救助儿童会云南项目办总经理刘丽菡在致辞中说:“我们也希望且相信在这一轮的项目结束后,我们共同创建的儿童之家及所有当地的儿童之家越办越好,能为儿童提供更多更有质量的服务。以实现儿童权利为已任的救助儿童会,愿意且也能够在儿童之家之后的发展和建设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立政府主导、社区主办、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儿童保护机制继续贡献我们的力量。”

2014年8月3日昭通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救助儿童会迅速组织人员,在当地展开需求评估。为帮助鲁甸、巧家两县地震灾区的儿童及居民尽快走出灾害的影响、恢复正常学习和生产生活,我们很快确定了项目工作内容,包括救灾紧急物资发放、健康、教育、儿童保护及减灾防灾教育。到2016年2月止,我们的项目已覆盖150,466人,其中儿童76,309名,成人74,157名。

这些“儿童之家”为孩子们开展有趣的活动,并将卫生保健、自我认知、生活技能和儿童参与等知识融入其中。也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为儿童保护、发展和参与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在我们支持下,孩子们成立了“儿童管理委员会”,参与中心管理和活动设计。

李文晶今年11岁了,一家5口生活在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箐村,父母均在家务农。文晶2岁时被开水烫伤,脖子周围全是瘢痕,因为这个原因,她自小性格内向。她还有2个妹妹和1个弟弟。红箐村儿童之家开始运作的时候,文晶每天都会躲在门口看看,显得非常沉默和害羞。但是在志愿者的不断鼓励下,她慢慢地开始带弟妹们到中心玩,并且在中心学会了弹尤克里里琴(小吉它)。后来孩子们组建了红箐村第一支“梦幻乐队”。文晶担任主琴手,乐队已经开始为村子里的大人们演奏。

2015年7月19日,因为才艺出众,乐队中的两名琴手包括文晶和张艳萍被“三星梦想课堂”选中到昆明参加活动。文晶说:“有了儿童之家以后,我觉得自己好开心。我自己喜欢上了画画,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学会了弹尤克里里琴。我的妹妹们到中心后变化也很大,她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又学会唱歌跳舞写字。我们非常希望儿童之家能永远留下来。” 文晶还是红箐村儿童之家儿童委员会的核心骨干,她负责图书管理,包括图书的摆放、借阅登记、带领其他儿童委员会的骨干为年龄更小的孩子们讲故事等工作。从害羞内向到现在才艺出众而且自信的儿童之家核心骨干,文晶的成长离不开儿童之家所提供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和平台。
救助儿童会也致力于帮助培养当地的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规范“儿童之家”的管理和服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逐渐培养成为当地第一批“赤脚社工”。
高丽坚目前是红菁村“儿童之家”的主要负责人,22号她来到了会上,用还很生涩的普通话和用着还不太顺手的电脑幻灯片跟大家分享她接触到救助儿童会和“儿童之家”工作一年的心得。
高大姐说:“地震后我们村里也受灾了,我主要帮忙给灾民做饭。救助儿童会的志愿者来到我们那,邀请我到‘儿童之家’带孩子一起做活动。一开始,我什么的不会,但是志愿者耐心教我,慢慢的我就知道怎么做了。现在我还会写会议记录,虽然我文化不高,还会写很多错别字。”
她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生产前一天和产后两个月,高大姐都在“儿童之家”忙碌。
她说:“以前我家孩子不听话了,我只知道打和骂,但是救助儿童会的工作人员教我怎么跟孩子沟通,我不仅知道怎么带自己的孩子,也会告诉其他人跟孩子相处。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灾后援助一直是救助儿童会的重要工作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参与了丽江的灾后重建工作。在昭通彝良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之后,救助儿童会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灾后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当中。在灾后重建、儿童保护和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