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同学”主题分享会:用TED传递全纳教育

8月29日,救助儿童会携手网易亲子频道、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共同举办了“同班·同学——全纳教育TED分享会”。8名参与全纳教育项目的儿童、教师、家长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为观众们开展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所有的演讲内容之后将通过网易公开课频道向公众发布。

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目前排斥、歧视残障儿童的现象仍十分普遍的情况下,残障儿童走入校园,与其他的儿童“同班,同学”仍然不能完全实现。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并将全纳教育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救助儿童会在多年的全纳教育项目实践中发现,公众对全纳教育仍知之甚少,这表现为:媒体对全纳教育理念及现状的报道数量较少,报道的质量不高;残障儿童及其家长以及相关的公益机构也缺乏有效的渠道向媒体及大众传播全纳教育和残障儿童受教育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工作方法,救助儿童会与网易亲子频道、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于今年5月启动了“全纳教育好新闻奖”评选活动。为了推动媒体和公众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了解,我们设计并举办了“同班·同学——全纳教育TED分享会”。剧院式演讲、多位演讲者参与、免费分享活动视频……分享会采用时下流行的本地化、自组织的TED会议的形式,联合学校、学术机构、残障人组织等各方力量,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分享残障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公益组织关于全纳教育的经历和体验,提供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引发人们对全纳教育的多样性思考,从而推动全纳教育相关政策的进步和完善,改善残障儿童的受教育环境。

在嘉宾演讲之前,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毕雅女士(Pia)、网易UGC总监张华莹女士、一加一残障人文化集团发起人兼CEO解岩和嘉宾代表糜娥、张俊豪母子在名为“我要去上学!”的沙画前印下自己的手印,表达他们对“全纳教育”的支持和希冀。

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讲嘉宾结合各自不同的经历,为观众们做了精彩的演讲。来自四川省郫县的20岁青年刘茂琨将在今年9月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作为一名脑瘫后遗症患者,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故事,认为自己是全纳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并提出“全纳教育更需要的是学校老师、同学能全面接纳残疾孩子”。即将前往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梁土坤是一名视障人士,低视力的他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比常人更多的困难,还经历过来自老师的歧视。在演讲中,他提议应该为更多的教师开展残障人士权利意识培训。

来自救助儿童会在四川、云南全纳教育项目地区的残障学生家长、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全纳教育给他们的生活和教学带来的改变。糜娥女士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回忆起自己陪伴孩子的岁月,她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表示非常感谢全纳教育项目,让她的儿子得以与普通孩子一起上小学。潘丽梅是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小学的一名教师,面对班上的残障儿童小云(化名),她曾一度不知所措,但参加全纳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后,她的教育观念和心态都发生了转变,在因人施教的同时,她努力带动班集体形成关爱氛围,让小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学习上也慢慢进步。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负责人蔡晓莉讲述了她与3个残障儿童之间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强调应不断探索帮助残障儿童获得应有支持的方法与途径。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刘胜林教授则在演讲中指出,“一个社会中参与社会生活的残疾人越多,意味着一个社会越包容、越文明,特殊儿童不能总是被藏在家里,他们也不是社会的负担”。

吴江是新京报的资深摄影记者,他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在采访盲人高考学生过程中的故事。他感慨地说:“这些即将参加高考的盲人学生之间充满关爱与帮助,而且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甚至比普通学校的师生关系还要亲密,我觉得应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他们的故事。”

救助儿童会全纳教育项目经理王星星女士也走上台,与大家探讨如何推动全纳教育,以及在全纳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成果。她认为,只要大家形成共识,一起努力,全纳教育在中国就一定会生根、开花、结果。“我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谈起全纳教育,就像我们今天谈起男女合校一样,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每位发言人发言之前,还有残障艺术家徐威用沙画的形式将发言内容呈现出来,并显示在大屏幕上,现场的每位观众都能欣赏到整个沙画表演的过程,并通过3幅沙画和旁白初步了解发言人的主题,同时响起的音乐则进一步烘托出主题和气氛。

分享会的最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资深全纳教育专家许家成教授就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