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惠及逾三万人

来自云南省墨江县的年轻妈妈李天秀说。她是救助儿童会“从出生开始重塑未来——促进中国城市与农村弱势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受惠家长之一。自2010年至今,共有来自西藏、新疆、云南和北京的9887名家长、20391名儿童与1417名老师享受到了该项目的好处。

在距离拉萨7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龙达村,伴随着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的建成,5岁小男孩丹增达瓦的生活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丹增达瓦的爸爸在矿上工作,很久才回家一次,丹增达瓦与他弟弟几乎全靠妈妈琼珍照顾。像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一直是丹增达瓦的梦想,但5岁的丹增达瓦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如果农忙时大人们没有时间照顾我们,我们常常到田里给大人们捣乱,比如偷偷把一台台拖拉机的轮胎气都放掉。”丹增说:“这不是什么好的行为,但刺激、好玩。”妈妈琼珍说:“我家的孩子跟村子里其他小孩一样,整天跟着我们大人在村里跑上跑下,对他们来说,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田地里,但也常常给他们带来危险。农忙时我背着小儿子,拖着丹增达瓦到田里干活,真的非常累。”

村里的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于2012年5月成立后,丹增达瓦的梦想实现了。“我再也不用整天跟在妈妈后面跑了,每天都可以到中心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积木、拼图、玩皮球、玩滑板,有时中心老师还组织各种活动。”妈妈也欣喜地发现了他的变化:“他交际能力提高了,比以前爱干净了,还交了许多新朋友,也学会尊重父母,学会用敬语了。”

2010年以来,在欧盟的资助下,在北京的流动人口社区和西藏、云南和新疆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救助儿童会与当地合作伙伴已共同建立起18所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中心配有丰富的图书与玩具,免费对儿童开放;同时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营养膳食、常见病预防、亲子沟通等方面的培训。中心还组织成立家长管理委员会,邀请家长自己对中心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家长们参与中心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中心发展的可持续性,弥补了师资力量的缺口,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进入中心。

针对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救助儿童会与合作伙伴还为西藏、新疆、云南项目所在地的幼儿园和学前班老师,以及北京的流动儿童幼儿园教师提供培训,提高老师们的专业能力。

2012年10月17日至19日,“从出生开始重塑未来——促进中国城市与农村弱势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总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救助儿童会各办公室与地方合作伙伴的40余人参与了会议。会上,各项目组成员分享了近三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成就,也指出了项目持续性、师资流动快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都非常重要,三年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实证依据。这些经验对于政策制订是大有裨益的。”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首席代表毕雅(Pia MacRae)女士说。

国务院在2011年8月8日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020年全国的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在支持着我们的项目及未来规划。”毕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