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救助儿童会  |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儿童救助中的企业角色

4月15日,作为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Fredrik Reinfeldt)访华的陪同人员之一,葛尼茨卡在随瑞典贸易大臣爱娃·比约林访问了与救助儿童会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宜家后,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长期以来,救助儿童会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葛尼茨卡告诉记者,早在1920年就开始在中国展开了工作,捐资救助灾民。

2005年,救助儿童会与中国民政部、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了《我国孤儿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调研报告。这一报告,最终促成了中国15个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出台,为改善散居孤儿的养护和照料创造了有力的政策条件。

到目前为止,救助儿童会在安徽、云南、新疆和西藏,共建立了37个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为大约26000名儿童提供学习、玩耍、增长知识的安全活动场所;还在西藏的当雄县、尼木县修建了9个供水设施,为1000多位村民及1104名小学生提供了洁净安全的饮用水。

“在中国,我们见证了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人口流动。”葛尼茨卡说,“由于这种急剧的变化,不少儿童和他们的家长面临着受到不良健康条件、失学以及缺乏基础服务的影响。”

救助儿童会目前在中国的代表是英国救助儿童会,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还设有4个区域办公室,员工已达150名。


葛尼茨卡说:“将来,我们希望成立独立的中国救助儿童会,正如我们刚成立的印度救助儿童会一样。”她透露,14日,在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瑞双方签署了《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协议》,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宣布,在瑞典外交部的支持下,救助儿童会将于今年秋天在北京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儿童权利能力中心”。

救助儿童会在国际上采用了和公司部门合作的方式。“我们要着手解决社会中最脆弱的儿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葛尼茨卡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

在葛尼茨卡提供给记者的《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年度报告》的最后一页,印着密密麻麻的赞助企业名单,包括百安居、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盛、宜家等数十家外资企业,也包括蒙牛等几家中国企业。

据救助儿童会的调查,目前儿童权利的实现在世界各地都面临很多挑战:每天仍有26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夭折,7300万名儿童没有就读小学,3亿名儿童遭受暴力、剥削和虐待。

葛尼茨卡认为,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间需要更多的合作,最边缘化的儿童群体必须被纳入整体计划来考虑,并从积极的经济发展中受益。

葛尼茨卡有着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早年,她负责瑞典保险公司的项目推广,之后为沃尔沃等公司提供改革项目的设计和交流。11年前,葛尼茨卡决定将自己的职业领域扩展到非政府部门。她受邀加入了瑞典红十字会,一年半后就升任副秘书长。2003年,葛尼茨卡加入了瑞典救助儿童会。5年之后,葛尼茨卡被任命为这家国际民间慈善组织的秘书长。

“我们知道,企业负责任的经营是会给社会带来改变的,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改变。”葛尼茨卡说。

葛尼茨卡

● 1990年,加入Askus公司,主要负责瑞典多家大企业(例如沃尔沃和SEB)的改革项目的设计和交流

● 1997年,受邀加入瑞典红十字会,担任交流部主管。一年半后,任副秘书长,负责交流、IT、财务和行政管理以及红十字会的卫生和流动人口项目

● 2003年11月,加入瑞典救助儿童会

● 2008年3月,任救助儿童会国际联盟秘书长